2022年,人民法院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科技创新和维护公平竞争的职能作用,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
如今,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牵引、以4家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27个地方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专业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其中,北京、广州、上海及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以来,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对于提升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水平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坚持服务大局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9月1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共同主办了“工业设计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服贸会主会场和分会场设立了司法服务站。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围绕外观设计、数字经济等领域发表了演讲,积极发出“京知”声音。
作为世界级赛事活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掀起了全民冰雪运动的热潮。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水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接北京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选派法官到冬奥组委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作交流,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全力支持。同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梳理总结了行业关注度较高、实践意义较强的部分体育赛事转播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审判情况,通过真实案例提供指引,明确体育赛事节目定性、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责任承担等法律问题,防范侵权风险,引导行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此外,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持续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对话,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5月13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国际商标协会(INTA)双边会议”在线上举办。本次会议是国际商标协会成立以来,首次与中国地方法院举办的双边交流会议,双方围绕商标注册与保护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是继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之后设立的第二家专门性知识产权法院,是国家探索司法改革道路和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又一重要举措。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聚焦打造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积极参与国家、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研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主动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推进湾区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优选地”建设。2022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办结涉粤港澳大湾区纠纷案件1万余件。其中,涉广州企业纠纷案件为7227件。
为打造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健全域外法查明机制,完善跨境诉讼服务,平等保护中外企业合法权益,公正高效审理标准必要专利等涉外案件,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影响力。
2022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办结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51件,是建院之初的4.74倍,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建设卓有成效。例如,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诉英伟特SPE有限责任公司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纠纷三案中,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放眼双方全球纠纷,要求双方所有平行诉讼代理人一并参与谈判,促成双方达成全球一揽子和解,获得当事人一致肯定,为当前愈演愈烈的标准必要专利争夺战提供了正向引导。
在上海,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萌发,让知识产权纠纷呈几何式增长。2014年12月28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应运而生。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服务保障工作要求,2021年11月19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与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肥知识产权法庭)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备忘录》,围绕技术认定协作、适法统一协作、审判改革交流、信息资源共享等提出具体措施,探索建立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助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由于知识产权纠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为切实化解纠纷,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陆续引入社会调解力量,先后与上海市工商联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协会、上海先行法治调解中心等15家专业社会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同时,该院依托“陈惠珍法官工作室”“凌崧法官工作室”,强化与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合作,深入产业一线,举办法律咨询答疑会、专题讲座,切实回应企业司法需求。
潮起海之南,逐梦自贸港。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吹响了海南改革开放的新号角。
为护航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3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揭牌运行,成为全国第四家知识产权法院。两年多来,该院以服务自贸港特色产业和重点园区为切入点、结合点,落实落细海南省委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发挥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文化繁荣等审判职能作用,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服务重点产业和园区创新发展、清廉法院、干部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保护创新。作为具有刑事审判和执行职能的知识产权法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坚持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改革和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覆盖,有力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民事维权、行政处罚、刑事打击形成整体合力。
司法守护创新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龙井茶”商标的商标权人,该商标核定类别为第30类“茶”商品。特威茶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威茶公司”)销售贴附有“龙井茶”和“盛玺龙井茶”标识的茶叶。上述茶叶是特威茶公司从案外人TWG公司进口,并在进关过程中要求案外人旭暮公司将标有龙井茶字样的中文标签贴附在商品上。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认定特威茶公司的上述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决定没收标有“盛玺龙井茶”“龙井茶”标识的茶叶共计1422盒,并处罚款54万余元。特威茶公司不服,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认为,特威茶公司提出的复议理由于法无据,维持上述行政处罚决定。特威茶公司不服,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该院一审认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合法,处罚结果并无不当,被诉行政复议决定合法,遂判决驳回特威茶公司的诉讼请求。特威茶公司不服,提起上诉。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二审认为,特威茶公司不仅实施了销售侵权商品的行为,其还存在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且销售金额较大,行政机关根据本案具体情况作出的罚款金额合理,故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之一,也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依法严格保护商标专用权,维护商标信誉,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同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充分保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尊重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智力和资金投入,准确界定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让创新者能够充分有效地获得知识产权。
2023年4月19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5年至2022年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据了解,2015年至2022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技术创新成果权属纠纷一审民事案件489件,占同期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总量的3.75%,结案434件,案件数量整体呈稳中有升的态势。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总结提炼了四项裁判规则——“有约定,优先按照约定”“谁投资,谁享有权利”“谁创造,谁享有权利”“谁破坏创新,谁必然承担责任”,为创新主体依法有效保护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行为指引。
“2022年办结一审速裁案件4703件,占审结一审案件的66.51%;办结二审速裁案件4168件,占审结二审案件的72.19%;二审速裁案件结收案比为130.70%……”这组数据来源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每一个数字都体现了“广知速度”。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高效发挥审判职能,立足专业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在激励创新创造、促进文化繁荣、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持续深耕细作。
为激励创新创造,保护前沿核心领域创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全面加强涉信息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和高新技术案件审判。在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与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中,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通过解读基因序列排列及来源方面的特点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就被诉增味剂中检测出与涉案基因启动子相似的基因序列是否构成侵权作出认定,体现了审慎判定基因序列专利侵权的司法价值导向,对基因类案件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此外,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明确职务发明权属争议判断标准,对职务发明、出资技术再创新成果的归属等问题进行梳理,有效平衡创新相关利益分配,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准确激励创新。
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精准把握自贸港创新建设的司法需求,2022年,该院共受理案件678件(新收650件、旧存28件),新收案件同比增长112.42%;结案641件,同比增长130.58%;结案率为94.54%,同比增长3.72%。
为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树立科技成果保护和新兴行业诚信竞争规则,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针对涉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高价值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类案件,建立起快立、快办、精办的“绿色通道”,形成专家指导、专题调研、专班审理、专才培养的“四专”办案模式。在为国家和首都中心工作提供司法保障的进程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怀柔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昌平未来科学城等地建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与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河北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力。
4月17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创新中的女性力量”主题沙龙在首都博物馆举行。70余位来自司法、学术、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女性人大代表、创新主体、人民陪审员代表跨界热议知识产权保护,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女性干警占干警总人数的68%。在收结案量逐年增长的背景下,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法官和法官助理活跃在审判和普法一线。仅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女法官共受理案件1.4万余件,占该院全年案件受理量的51.6%,人均结案341件,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贡献着巾帼力量。
改革引领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据统计,2018年以来,广东三级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3.8万件,其中技术类案件4.4万件。这些案件中,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往往和技术问题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专业难题多、类型新、技术问题复杂等特点。
为进一步破除知识产权技术类案件审判中的专业壁垒、破解技术事实查明难题,2022年6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启用全国首个技术调查实验室。该实验室包括机械电子、医药化工、信息通信三大实验专区,涵盖了该院知识产权技术类民事纠纷案件的主要专业领域,配备了相关技术硬件设备。例如,无人机可对占地面积广、高空危险等大型物证进行拍摄取证,避免法官、当事人徒手攀爬勘验。
为推进司法为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建设集远程立案、委托调解、案件查询、远程答疑、远程接访、远程庭审、巡回审判为一体的一站式诉讼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积极推进跨区域知识产权远程诉讼平台建设”的“广知实践”走深走实。
同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持续深化司法审判机制改革。通过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推行专业法官会议阅卷人机制,拓展专业审判合议庭,统一规范多次起诉、批量诉讼处理方式等具体措施,解决法律适用分歧、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制定《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关于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意见》,推进解决“赔偿低”问题;首次审理“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推动建立专利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机制。
相比我国其他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专属管辖全国范围内的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第一审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审理全国范围内对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涉及反垄断的行政行为依法提起诉讼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以及全国范围内药品专利链接相关民事纠纷案件。
面对不断增加的案件数量,如何化解案件审理“周期长”问题?为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推进繁简分流和多元化解,构建商标驳回行政案件速审和民事二审速裁机制,探索案件诉前化解机制和判后集约机制。此外,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信息对接机制,推动专利行政案件全流程网上审理,不断提升案件审理效率。
据了解,为破解人民群众长期反映的知识产权诉讼“周期长”“举证难”“赔偿低”问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和完善符合知识产权规律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加强审前和判后事务性工作集约化,立案庭成立集中送达中心和判后事务管理中心,集中送达起诉材料,统一管理上诉事务,上诉案卷移送平均用时同比缩短一半。
近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不断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用科技力量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纠纷多元化解;打造司法大数据平台,助力提升审判质效;创新完善“四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有效破解知识产权维权困境。
为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科技赋能,打造符合国际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要求的科技法庭,搭建360度全景高清示证展台,解决在线审理侵权案件证据核对、比对难题;加强“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迭代升级,通过智能抓取、实时更新审判数据,深度分析案件运行态势;全面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率先在全国实现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上诉的案件电子卷宗“一键移送”。
此外,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加强辖区知识产权审判业务监督、指导与交流,定期召开审判工作座谈会,讲评二审案件改判发回情况及案件审理中的常见问题。同时,该院建立专业化类案指导沟通机制,有效统一了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裁判思路和法律适用。